电动汽车传感器
传感器(Transducer/Sensor)是一种检测装置,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,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,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,以满足信息的传输、处理、存储、显示、记录和控制等要求。一辆汽车通常有几十至上百个传感器,实时采集汽车部件或行驶环境的各种信息(如温度、压力、位置、转速、加速度和振动)等,并加以处理和控制。
本文主要介绍智能驾驶所涉及的传感器,包括雷达(Radar Sensor)、摄像头(Video Camera)、GPS、激光(Laser Sensor)、超声波(Ultrasonic Sensor)等传感器。
每个类型的传感器都有自己的“长矛”和“软肋”。比如,摄像头能捕捉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,但没有测距能力;雷达测距和测速能力都不错,但在远距离情况下测量的细节不足;激光雷达的分辨率更高,可以侦测更小的物体,可辨别出这些物体是行人、摩托车或是垃圾堆。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功能,都需要多个传感器配合完成。
超声波
超声波传感器(Ultrasonic Sensor)是一款极其常见的传感器。如果觉得超声波传感器有些陌生,那么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 —— 倒车雷达。它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,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器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,解除了驾驶员驻车、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,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。
超声波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,到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距离。目前,常用探头的工作频率有 40kHz, 48kHz 和 58kHz 三种。一般来说,频率越高,灵敏度越高,但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探测角度就越小,故一般采用 40kHz 的探头。超声波雷达防水、防尘,即使有少量的泥沙遮挡也不影响。探测范围在 0.1-3 米之间,而且精度较高,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泊车。
实际上,超声波传感器是最早的辅助驾驶应用。汽车的停车辅助系统(PAS)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车辆与障碍物(例如墙壁)的距离,并将接近程度通知驾驶员。
毫米波雷达
毫米波雷达(Millimeter-Wave Radar)就是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。其探测距离一般在 150 至 250 米之间,有的高性能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甚至能达到 300 米,可以满足汽车在高速运动时探测较大范围的需求。
毫米波实质上就是电磁波。毫米波的频段比较特殊,其频率高于无线电,低于可见光 和红外线,频率大致范围是 10-200GHz,波长在 1-10mm。毫米波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,所以毫米波兼有这两种波谱的优点,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性质。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。
毫米波相关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车载领域。目前,比较常见的车载领域的毫米波雷达频段有三类。
- 24 至 24.25GHz 频段: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的盲点监测、变道辅助。雷达安装在车辆的后保险杠内,用于监测车辆后方两侧的车道是否有车、可否进行变道。这个频段也有其缺点,首先是频率比较低,另外就是带宽(Bandwidth)比较窄,只有 250MHz。
- 77GHz 频段:这个频段的频率比较高,国际上允许的带宽高达 800MHz。这个频段的雷达性能要好于 24GHz 的雷达,所以主要用来装配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,探测与前车的距离以及前车的速度,实现的主要是紧急制动、自动跟车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。
- 79 至 81GHz 频段:这个频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带宽非常宽,要比 77GHz 频段的高出3倍以上,这也使其具备非常高的分辨率,可以达到 5cm。这个分辨率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有价值,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要区分行人等诸多精细物体,对带宽的要求很高。
相比于摄像头和激光雷达,毫米波雷达的优势:
- 全天候、全天时工作特性(不论昼夜,不受天气状况限制,即使雨雪天都能正常工作);
- 环境适应性强,不良天气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(穿透能力强,雨、雾、灰尘等对毫米波雷达干扰较小);
- 测速,测距能力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