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 打印名词解释
- 增材制造(Additive Manufacturing,AM):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,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。
- 三维打印(3D Printing):利用打印头喷嘴或其他打印技术,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来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。
- 快速原型制造(Rapid Prototyping):利用 3D 打印快速制作产品原型验证设计。
- 熔融沉积成型(FDM):最常见的 3D 打印技术,通过加热挤出热塑性材料逐层堆叠成型。
- 光固化成型(SLA):利用紫外激光固化液态树脂的 3D 打印技术,精度高。
- 选择性激光烧结(SLS):用激光烧结粉末材料(如尼龙)形成固态结构的打印技术。
- 数字光处理(DLP):类似 SLA,但使用投影仪一次性固化整层树脂,速度更快。
- 颗粒挤出(Pellet Extrusion):直接使用塑料颗粒 而非线材的 3D 打印技术。
- 电弧增材制造(WAAM):通过电弧熔融金属丝进行大型金属件堆积成型的技术。
- 电子束熔融(EBM):高能电子束熔化金属粉末的 3D 打印技术,适用于航空航天部件。
-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(DMLS):通过激光烧结金属粉末制造致密金属零件的技术。
- 切片软件(Slicer):将 3D 模型转换为逐层打印指令(G代码)的软件,如 Cura、PrusaSlicer。
- G代码(G-code):控制打印机运动的指令集,包含移动路径、温度等参数。
- 线材(Filament):FDM 打印用的热塑性材料,如 PLA、ABS、PETG 等。
- PLA(聚乳酸):环保可降解的 3D 打印材料,低温打印,易成型但耐温性差。
- ABS(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):强度高、耐高温的工程塑料,打印时易翘曲。
- 树脂(Resin):用于光固化打印的液态光敏材料,需紫外线固化。
- 尼龙(Nylon):高韧性、耐磨的 3D 打印材料,需高温打印和防潮存储。
- TPU(热塑性聚氨酯):柔性材料,用于打印弹性或减震部件。
- 层高(Layer Height):单层打印材料的厚度,影响表面光滑度和打印速度。
- 支撑结构(Support):临时结构,防止悬空部分在打印过程中坍塌,需后期去除。
- 热床(Heated Bed):打印平台加热装置,减少材料冷却收缩导致的翘曲。
- 挤出机(Extruder):FDM 打印机中将线材熔化并挤出的核心部件。
- 喷嘴(Nozzle):挤出机末端的金属喷口,控制材料挤出粗细(常见直径 0.4mm)。